关于创业

Entrepreneurship

营销之道

新闻中心

创业辅导

经验分享

政策法规

邦胜动态

营销之道


 

互联网创业,需小心哪些雷区?

添加时间:2016-10-08

        不要认为互联网有多高深,从某些方面来讲,互联网还没有传统行业高深。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思维模式。
        传统行业可能更重视产品质量、口碑、品牌、营销渠道、供应链、现金流。但是你要用这种思维去做互联网是不行的,比如说比较模式创新跟专业壁垒,我认为模式创新更重要。互联网领域的专利构成的护城河不够深,因为互联网是太宽泛的一个天地,那么一个小小的专利,拦不住竞争者的。现在互联网专利,比如说苹果、三星,在核心层面,基本上没有我们什么事儿。所以你要做互联网行业,不要纠结于有没有核心技术。比如阿里巴巴,就是模式创新。
        互联网还有一个关键点,叫领先优势和既成事实。什么叫领先?互联网行业拼速度,别犹豫,当你在某个行业做得的最快,吸引了资本的注意,就是阶段性成功。
        互联网创业发展到今天,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哪些是雷区?先说明一点,雷区不是禁区。禁区不能进,进去就会死。雷区可能会踩雷,但是也许会出一个英雄,在这里讲一下只是让大家提高警惕。
        第一个雷区,做平台。比如各种商城,和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已经被过度开发了。第一类是联合类,就是把同类的东西横向联合起来。比如电商平台、游戏平台。中国有一个很残酷的事实,互联网产品的分发渠道已经被四大运营商占据了,就是BAT、360,其他的体量都很小。如果你做这种联合类的平台类的一定要经过分发,就绕不开巨头的围堵,所以肯定是雷区。
        但是有一类平台,可能会有机会,就是纵向打穿某个领域的。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大空间,有人口红利,选准任何一个纵向方向,都有足够大的用户群。
        比如中国人看病很难,我们中国改革最轰轰烈烈的是两个,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但改得最难最慢的也是这两个。最近我和一个85后的创业者聊,他就看准的是看病难这个痛点。搭建一个纵向平台,在一端搞定全国一流的医生,在另外一端搞定用户。,用户端看病难,再靠着互联网的病毒传播,用户增长量很大。当然医疗是个不好做的领域,他们中间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是找到办法化解了。未来可能还会遇到问题,但是我觉得在这一次又又一次的磨难中,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第二个雷区是要认清楚刚需和伪需。因为有两种误区很容易让人陷入伪需求的自我陶醉。第一种是觉得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没有完全消失,算什么肯定都有几万亿你信不信?比如杯子一个就算一块钱,中国十四亿人,一人买一个就十四亿。但是你的产品能让这十四亿人买吗?人口红利真的和你相关吗?比如上门送药,听着也很兴奋,分析中国多少老人,国家怎么关心老人,然后多少孤巢老人,然后有多少疾病老人。然后我们可以给全国五亿人送药,按照这个小低频次,每一年送十次,就五十亿次,每一次就五块钱,就一年赚五十亿。这其实已经被证伪了,至少在资本市场被证伪了,是死亡名单之列,讲不了大故事。
        第二种是迷信技术专利。学院中的一些专利有时候找到一些创业者,希望他们以买断的方式来帮助专利商业化。但是有些专利是停留在学术层面的,并不能让市场兴奋。
        还有一些雷区,可能不是伪需求,看起来还可能有市场、有前景。

        第一种就是这个东西非常好,但是你需要去市场教育。比如十年前的LED。大家都觉得好,特别兴奋,但是当时可以观察一下,飞利浦发力了吗?而我们的民营企业一投就是几十个亿下去搞LED。
        当新技术来临的时候,先要冷静,而不是乱兴奋。因为新的技术往往会面临两个阻力,一个是调控的阻力,一个是产业巨头阻力。调控的阻力是各国的监管力量会尽量稳定技术的走向,让这个技术的相关产业价值最大化。产业巨头的阻力比较好理解。还拿LED举例,最早三星其实是低价技术的代名词,但是韩国举国家之力去发展LED这个技术,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但是大家回想一下,索尼在那段时间是一直阻挠电视产业向LED转变的,因为它没做好准备,可能丢了市场。所以创业者在力量还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不要轻易去碰要教育市场的事儿。
        还有一种,颠覆技术标准的事情也不要去做。比如一讲万物互联大家就兴奋,但是从互联网标准到无线网的标准,还有基站频率,都是被国家控制的。就好像飞机航道,你不能乱飞。所以有人跟我讲,我要做万物互联,砸几个亿去做互联网模块,但是如果以后和国家的标准不符呢?全部变成垃圾。风险多大可想而知。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