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

Entrepreneurship

营销之道

新闻中心

创业辅导

经验分享

政策法规

邦胜动态

新闻中心


 

东莞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现场会在大朗召开

添加时间:2014-08-26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表示:东莞市商事登记改革进入“攻坚区”要实现“放而不乱”

 

  东莞阳光网讯(记者吴金华)8月12日下午,东莞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现场会在大朗召开。会议及时总结了试点经验,部署了下一阶段商改工作,提出要在继续“宽进”的基础上强化“四个监管”,力争商改工作继续领跑全省、全国。

  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副市长鲁修禄出席了会议。

  全市实有市场主体首次突破60万户

  东莞是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先行地。今年来,在全国注册资本登记改革和全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的背景下,我市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后续监管上。4月15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提出15项改革措施,积极推进“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后续监管体系建设,并确立了大朗、东城两个镇街分别作为全市后续监管基层综合监管试点、协同监管试点,为各镇街深入推进后续监管工作探索可推广经验。《实施意见》印发至今四个月,全市后续监管工作和大朗、东城试点均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

  《实施意见》印发以来,围绕“三位一体”工作思路,我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取得初步成效。在框架搭建上,配套出台了15项改革措施的专责方案,重新明晰了部门监管职责,健全督导考核机制,搭建了全市后续监管“1+X”的制度框架。在体系建设上,推动全市42个部门建立经营异常名录管理、黑名单、信用分类监管和退出机制等四项信用约束制度,初步建立了信用约束管理体系。在电子营业执照上开发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整合全市60万市场主体1300多万条信用信息,初步实现首批信用信息的对外公示。上线应用后续监管信息化系统,推送涉及许可经营项目的工商登记信息2.1万条,涉及25个部门108个行业,收到各部门反馈信息1.38万条,有效促进了协同监管。

  今年1-7月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5万户,同比增长5.3%;其中,新登记企业2.5万户,增长38%;企业注册资本357.3亿元,增长90.7%,企业增速持续超过个体工商户。全市实有市场主体首次突破60万户,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据抽样调查,商改之后新登记市场主体开业率达96.8%,证照齐全率达84.5%,其中不涉及许可的一般经营项目市场主体持照率更高达94.2%,较好地实现了“放而不乱”。

  商改基层监管试点成果显著

  作为全市基层综合监管试点,大朗镇打造以实施企业登记注册住所信息申报制为基础,建立村(社区)信息交换链、建立村级综合协管队伍、实行信用约束管理、完善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建立督查考核机制的“1+5”后续市场监管模式,配套出台了信息化工作、基层协管队伍等九项制度,率先形成了镇街一级的后续监管政策体系,发出了住所申报制营业执照1327张,并迅速组建村级协管队伍,自主开发了直通各村的镇市场监管信息交换平台和覆盖全镇的“电子地图”,发动村级协管队伍依托镇市场监管信息交换平台和“电子地图”开展网格化信息化巡查监管,构建了基层综合监管网络,为各镇街建立基层综合监管模式积累了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

  作为全市协同监管试点,东城打造以审批提速、协同监管为核心,建立部门协作快速审批、部门协同高效监管、部门联动联合执法、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部门协同监管绩效考评5项机制的基层协同监管模式,率先在部门协作快速审批上取得突破,探索了重点部门进工商办业务和一定范围的即来即办,在市场准入方面彰显了协同监管效能,为各镇街推进部门协同监管打造了样板。

  在宽进的基础上强化四个监管

  袁宝成强调,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当前商改形势,切实增强“一步领先未必步步领先、一步赶不上就可能步步赶不上“的危机意识,东莞商改已进入了“攻坚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啃下“硬骨头”,才能避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下来,东莞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市场监管,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拓展“宽进”渠道,在电商注册、住所申报、十证联办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市场准入便利化。加快制定出台住所登记管理办法和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向全市全面推开住所申报和电商企业集群注册,在实现“四证联办”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施社保登记、财政登记等“十证联办”。加快完善电子营业执照平台功能,实现从提交资料到领取执照的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打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

  二是强化协同监管,加快建设部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各部门修订完善本部门的市场监管方案,由过去的等人上门办证,向主动出去找人办证转变。加快建设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年内完成开发,打通部门、镇街信息共享、协同监管的渠道,建立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机制。

  三是强化基层监管,抓紧建设基层综合监管网络。在全市推广大朗基层综合监管网络建设经验,各镇街8月底前完成各村(社区)队伍组建工作,配套制定队伍管理制度,明确队伍职责,在年内全面铺开村级网格化巡查。

  四是强化信用监管,全面推行信用约束制度。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快推动各部门制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黑名单”管理、退出制度和分类监管等信用约束制度,为信用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五是强化社会监管,搭建社会监督平台。加快建设12345统一投诉举报平台,打造成集政府业务咨询、消费维权申诉、经济违法举报、行政效能投诉于一体的综合投诉举报平台,年内完成全市35条投诉举报热线的整合,初步建成12345统一投诉举报平台。

 

 

 
MORE +